
性格的力量
作 者: |
保罗·图赫 (Paul Tough)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 |
2013-5 |
页数: |
212 |
定价: |
36.00元 |
ISBN: |
9787111421917 |
标 签: |
儿童教育 心理学 教育 育儿 心理 成长 思维 个人修炼 |
豆瓣评分: |
7.3
|
作者简介
威廉�6�1麦独孤毕业于剑桥大学,曾担任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以及策动心理学的创建人,代表作有《心理学大纲》《社会心理学导论》等。 作为早期的心理学大师,其思想几乎影响了所有心理学流派。他的作品内容广泛、意涵深刻,值得人们反复品读。
内容简介
了解“性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关系到我们所能到达的人生高度。然而,到底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性格与人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性格?这些问题依旧困扰着很多人。 《性格的力量》这本书,不但总体上论述了性格的形成基础和共同特点,而且具体阐明了人们在每一个阶段,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良好性格,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性格养成建议,是一本值得品读的性格养成指导书。
编辑推荐
【1】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双料导师,社会心理学先驱人物威廉·麦独孤权威代表作 作者威廉�6�1麦独孤是剑桥大学高材生,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北卡罗莱纳州迪克大学心理系主任;此外,他还是社会心理学先驱、策动心理学创建人以及《心理学大纲》《社会心理学导论》的作者,集多重头衔于一身。他是率先强调社会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学家之一,不仅公开和弗洛伊德“叫板”,还和行为主义流派相抗衡!《性格的力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观点独到,意涵深刻,颇富启发性。 【2】深度剖析性格,深入讲述性格养成规律及发展建议 《性格的力量》探讨了性格的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培养原则、具体建议等多重议题,而且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角色的人的自身特性,详细讲述了适合他们的性格优化建议。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长,不论你在家庭、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能从中获益! 【3】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突破自我格局、提升性格魅力 任何人都无法单靠自我的力量了解自己,《性格的力量》能帮助我们跳脱个人视角,从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从这本书不但讲述了性格养成的一般过程,还详细讲述了“智力与德行兼备的品质”,即既有智慧又有高尚品质的人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了解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我们突破自我格局,提升性格魅力,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人!
前言/序言
推荐序 麦独孤提供给繁华浮世的心疗良方 这个时代日趋喧嚣浮华,让人越来越难以把握。单以近来充斥网络的内容为例,各种“门”事件甚嚣尘上,各种炒作轮番轰炸人们的视觉神经。尤其近两年,这些炒作还出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越来越多以小人物为蓝本,一朝成名的事件屡出不穷。在炒作过程中,小人物不怕自曝其短以赚取他人的眼球,关注他们的人则抱着各种心态——有真心同情的,有看笑话的,有猎奇的……以至于人们常常困惑于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人都怎么了? 是的,这种情况迷惑了一个时代,迷茫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很难说是人们的信仰日益缺乏、心理愈发贫瘠导致了这种情况,还是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就是文明进步、人们日益强调个性强调差异的结果,又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不管是哪种情况,在人们的视听如此发达、所受诱惑如此繁多、接触的事物如此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如何能始终保持自己的本性和前进方向、不迷失自己,如何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了很多人穷其一生的追求。在从童年到老年的成长、成熟过程之中,人们经历了太多——从孩提时代受教育到少年时期的懵懂;从青年时期的热情奔放到中年时代的沉稳内敛;从为人夫为人妻的磨合到步入老年的平静。在这样的一些阶段之中,有哪些准则是人们必须要遵守的?这些准则如何来之有据而又经得起考验? 准则——一个饱含智慧与希望的词。说智慧是因为准则的提出者总是大师级的人物,抑或说准则能集众家之长、历经千百年的考验而不减其光泽;而说希望则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是大师或者集体的智慧。芸芸众生,绝大多数注定此生只能踽踽于俗世之中,而对于准则的追捧则正是出于对大师与智慧的仰望。就像朝圣者一样,虔诚地奉行着这些准则,以延续此生不灭的希望。 这样的一些准则正是作者威廉 �6�1 麦独孤想在本书中提供给读者的。麦独孤当然是大师,其成名甚至远较华生为早。1871 年出生于英国的他曾在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接受了优质的高等教育,在获得医学学位之前,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得到了人们的普遍称赞。后来他移居美国,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并成为杜克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麦独孤十分强调活动、行动和行为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在华生之前,他就把心理学界定为与行为有关的实证科学,但他同时认为心理活动是有机体整个功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心理学既要研究心理活动,也要研究行为,而且心理学与社会学和生理学是密切相关的。他早期的著作,如《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导论》反映了他学术观点的广泛性。其中出版于 1908 年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被公认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第一部作品,学术界把这一年定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 在麦独孤看来,有目的的行为是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中心特征。他认为,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其行为都是指向满足环境中的客体的需要的。这一认识,麦独孤领先于他同时代的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论上,他与詹姆士一样,是个多元方法论者,但他比詹姆士表现得更明显。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模仿其他学科,而应有勇气运用适于其独特研究对象的方法。 麦氏的作品大多专业性较强,这些作品对于心理学家们来说,自然是十分熟悉的;而对那些不甚了解心理学的读者来说,或许就十分晦涩难懂了。但本书——《性格的力量》则是一部“针对每一个人的实用心理学”,它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性格,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准则。因此,本书也可以作为通俗心理学读物。麦独孤运用自己丰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成就了本书,以飨所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读者。 ——我们都应该对他说声谢谢。 本书是源自麦氏“经过三分之一个世纪的努力获得的对人性本源的理解”,“其主要内容是把它们应用到实际准则问题上”。麦独孤在本书中不仅从总体上论述人类共通的人性特点,从性格的各个方面分别讲述它们与性格的关系以及怎样修正其不足,还从更高层面上论述“智力与德行兼备的品质”,即既有智慧又有高尚品质的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此外,本书还给人们展示了人性的常见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麦独孤还对处于各个年龄段的人分别论述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准则。因此,每个人均可以从本书中找适合自己的行为准则。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麦独孤在本书中专门讲解了父母与孩子的性格、两性的性格差异以及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准则,这些准则虽然是由生活在 20 世纪的人提出来的,但都是麦氏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对今天的儿童教育和两性交往依然行之有效。因此家长们也可以从中找到接近孩子心理、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而男男女女们也可以从中获益良多。 ——我们应该再次对他说声谢谢。 爱尔兰伟大的作家莱基曾经说过:“人类生活的主要目标就是完全开发和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力量。”然而,任何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完全开发和利用自己的才能,因为人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也因为人类对自身才能的开发还远远没有达到先进的、可以与其才能相匹敌的程度,所以人类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开发和利用这些自己天赋的或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力量。本书提供给人们的正是开发、利用、培养人们这些能力的方法和准则,是繁华浮世的心疗良方。 是为序。 著名心理咨询师、治疗培训师 李子勋
精彩书摘
《性格的力量》: 第一章 内省的需要 “了解你自己”,这是很早以前就被智者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而提出的话题。在我们这个现代世界,它的重要性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著。自我认知只有在批判性地反省自我、他人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之时才能得到。自我反省需要把目光向内看:你必须深入内心,观察思想的活动、心脏的搏动、意识的作用、需求的本性与方向以及我们能发现的畏缩、反感以及憎恶等情绪。你不仅必须去学习识别这些事情的表象,还要学会去评价它们——评价它们是好、是坏还是无足轻重;发现它们是深深根植于心,并普及和反复,还是仅仅短暂和偶尔出现。 那么,我的读者,我是在要求你内省吗?一个多么糟糕的词!难道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师没有吓得把手举起来,告诉你内省是一种病态吗?他会解释自己学校里的课程安排得是如此之好,他的学生们不会再有变得内省的危险;他们的每一刻钟都排满了课程、预习和游戏;他们被各种要求包围着,以至于他们忙于投身他们周围的世界,却没有剩下来时间思考他们自身,思考人类命运,思考人类生活的奇特,思考生命的成长、衰落和死亡,以及自我意识、自我引导和道德责任。在这个英国公立学校和牛津大学都完全采纳的体系之下,学生们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行为的能力,学习遵守正确的原则(其中包括奉行宗教和遵守已制定的法律)。如果他的能力高于一般水平,他可能获得一种被世间人称为“成功”的东西,在一个行业里拥有发光发热的能力;如果他只是平均水平,他就必须开始独立地谋生,仅仅只是为了作为对日常工作重担的调剂,他才得以在那些空闲时间里做运动、打桥牌或玩爵士来消磨时间。虽然这一体系在某一程度上有效——它创造了公立学校模式——但这只能说明它是一种好的模式,但不是最高级的模式。这是一种只有当一切合理进行时才能良好发展的模式,只有当游戏按照规则进行才能玩游戏的模式,是一种一旦出错,就会令人感到迷惑、困惑、迷失的模式。 直到19世纪中期,一直都存在着很多赞成这种野蛮教育模式的言论。但是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世界已经发生了迅猛的变化,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变得无比复杂。在过去,一个人生来就注定了属于某种特定的社会地位;只偶尔出现一两个非常优秀的人,能够脱离了原来的社会地位。在他出生的地方——他成为乡绅、农民、工人、艺术家、专业人员,或诸如此类的人——他的成长不可避免会接受一种传统习俗的准则,一种足够指引他大部分行为的准则。其中有十诫,有教堂;有针对他职业的特殊准则;有规定得非常明确的和他的社交圈所普遍接受的对良好行为的要求。只要他遵守这些,他就会如鱼得水,甚至偶尔背离这种严格的遵守也不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他绝不能偷窃,不能撒谎,他不应该通奸。他应该向当地慈善机构捐款,支持教堂、国王和国家,教导他的孩子敬畏上帝、敬畏他自己,教导他们尊重同样的准则并奉行同样的传统。 现在那些过时的生活方式、那些守旧的行为准则,甚至在过去都认为“迂腐”的准则,在今天更加不足以胜任了。今天,宗教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每种惯例都受到质疑、否定或被“报废”;每种传统都被炸毁;每种戒律和生活规律都显得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联并附有条件。这样一来,体现在风俗、习惯和格言中的祖先的智慧,对我们而言不再足够了。每个人都面临无数的准则问题,他们被迫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古代的祖先依靠本能加一点点智慧而生活;我们的前辈依靠积累下来的传统的指引而生活,这些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他们的本能冲动。而我们,被赋予同样强大的本能和同样少的智慧,又缺乏被广为接受的传统的指引,因此不得不试着靠理性之光来生活。我们所在之处,每种个人关系都给我们带来问题,而我们必须用自己所能采取的最好的方式去解决它们。 想想现代的父母。与其祖先不同,他们不能教给孩子问答教学法,不能在孩子们不听话的时候严惩他们,也不能训练孩子们做父辈和祖辈自太古以来就一直在做的事情——在同样的上帝前鞠躬并崇拜同样的圣地。如果他们试图去执行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只会激化孩子们的愤恨、轻蔑和鄙视,并使自己成为孩子一生的敌人。 想想现代的孩子们。他们从周遭听到的都是:过去的人们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过去的方式又愚蠢又错误;他们看到长辈们或是盲目地探索新的光明或是刻板地死守旧的形式,并在试图使旧瓶装新酒的徒劳中把苦恼留给自己和周围的一切。他们还被告知自己应该创造一个新的社交世界,一个比旧的世界更美好、更自由、更清醒、更快乐的世界。所有旧的地标都被移除,所有旧的机构都在经历彻底的变革;婚姻、两性、旧的政治信仰、旧的文学和艺术以及礼仪的品位标准——一切都受到质疑,一切都受到新的竞争者的威胁——它们不再能够被简单地、虔诚地接受。诸神的黄昏笼罩着我们。在所有的事情上,年轻人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做评判,自己决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值得尊敬赞美的、什么是华而不实或者卑鄙的。 ……
下载
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本站不再提供任何无授权的电子书下载,怕关小黑屋啊,望小伙伴们见谅!
某某书屋的站长被关小黑屋了,相关链接:站长和自媒体人是时候重视知识版权了
既来之则是有缘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总结了《20个亲测有效的免费电子书下载网站,助你找到99%的电子书》,且看且珍惜,如果真是找不到,可以加我微信帮你找找看。
若有一定经济基础,不管大家从哪里下载的电子书请大家试读满意后购买正品,尊重作者劳动,支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