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2,058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73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20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创业36条军规 孙陶然 PDF电子书高清下载

大猿本猿
2021-05-21 / 397 阅读 / 0 字
 图片 创业36条军规

创业36条军规

作 者:

孙陶然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2

页数:

352

定价:

39.00元

ISBN:

9787508631691

标 签:

创业     管理     商业     互联网     营销     成长     经济     

豆瓣评分:
8.0

作者简介

孙陶然,是中国大名鼎鼎的连续创业者,创业领域横跨媒体、广告、公关、金融服务等,几乎每一次创业都取得了成功,所以若论成功创业的实战经验,估计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他创办的蓝色光标、恒基伟业、拉卡拉等企业无一不是创新创业的成功典范。

内容简介

孙陶然,1987年以吉林省文科第四名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师从经济学家厉以宁,毕业后又师从企业家柳传志。从1991年到2015年间,孙陶然创办和联合创办了多家企业,涉足广告、公关、媒体、电子产品、金融服务、基金等多个行业,成为中国非常成功的跨界连续创业者。  北京大学的系统学习,二十多年跨界创业的成功经验,以及联想的复盘文化熏陶,为孙陶然出版《创业36条军规》奠定了良好基础。2012年图书一经出版即受到广大创业者及创业培训机构的热烈追捧,创下一年内增印超过30次的记录,累计销量超过百万册。  本次再版,孙陶然结合近三年自己全新的感悟进行了修订,更新篇幅近50%。全书从创业目的到公司创建,从经营到管理,从战略到战术不一而足,内容扎实、“干货”充盈,是一本能满足当下创业、创新读者需求的作品,因此受到众多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天使投资人的推崇。

编辑推荐

1. 俞敏洪、柳传志、厉以宁、郭洪、陈彤、赵文权作序推荐!雷军、周鸿祎、朱立南、牛文文等联袂力荐。  2. 百万册畅销书全新修订版,调整幅度达50%,更加契合当下创业环境,读者需求。  3.zui针对中国创业环境、创业者需求的读本,黑马营创业教材。  4.简明国民创业实战教程。指出的问题关乎成败,提供的对策清晰可行。

前言/序言

再版推荐序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 俞敏洪   创业,是我这一年来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因为我欣喜地看到,中国年轻人创业的最好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所有人都有幸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迎来了一个中国这么伟大的时期,我们不能辜负这样的时代和机遇。   任何一个世界文明的繁荣,都是从商业开始,而创业带来商业活力、商业秩序与商业文明,这恰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商业时代的新秩序,让诚信、负责、透明、平等、自愿的商业精神成为新一代中国人的精神。   更让创业者增加底气的,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一句承诺:要“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   陶然是我的师弟,也是北大企业家俱乐部的好友。他是中国大名鼎鼎的连续创业者,创业领域横跨媒体、广告、公关、金融服务等,几乎每一次创业都取得了成功,所以若论成功创业的实战经验,估计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他创办的蓝色光标、恒基伟业、拉卡拉等企业无一不是创新创业的成功典范。   放眼望去,市面上与创业有关的书籍琳琅满目,那些高高在上的姿态或者千人一面的言辞很难打动人心,而读完《创业36条军规》,我深深地感觉到这是每位创业者都需要的国民创业实战教程。   在这本书里,你不仅能学到如何组建公司、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形成商业模式、如何与资本打交道等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读到陶然在20年创业生涯中的心路历程,让创业者的奋斗之路不孤单。   2014年底,我和著名投资人盛希泰先生共同成立了“洪泰基金”,为年轻人的创业理想保驾护航。我每天接触很多的创业项目,年轻人的创业热情让我热血澎湃,同时,缺乏创新、商业模式不清晰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得创业项目想取得成功并不容易。   现在中国的创新为什么这么难· 我觉得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局限了我们的求异思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已经完全改变了中国社会,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模式和商业模式。现在的社会,只有知识储备能力,没有创新突破能力是不行的。年轻人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对于有志创业的年轻人,我有三条建议:一是要不断熟悉商业模式;二是要不断思考自己的创业点是否有创新性;三是要有组建团队的能力。把握住这三点后,我觉得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创业需要胆识和勇气,因为创业的路途一定会充满荆棘,但我还是鼓励那些有理想的年轻人:不要在平凡的岁月中迷失自己,不要被眼前的坎坷绊住脚步,如果创业是你的选择,那么就请坚定地踏上征程,把一次次的失败当作阶梯,踩在脚下,直到取得你所梦想的成功! 30.360buyimg.com/vc/jfs/t2782/353/1715862253/124437/97f5976c/5746c656Na51b8618 />

精彩书摘

创业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创业是什么?创业其实就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创业者也无法在出发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经想清楚,一旦开始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军事上有一句话叫“枪声一响预案作废”,再好的军事计划在战斗打响之后预案都会失去作用,因为敌人不会按照你的设想来做出反应。实际上,绝大多数公司成功时的商业模式和最初的设想都大相径庭。  创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业之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开始容易过程很难。创业者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应,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动态来随机应变。  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  任何一个公司,不经过10年的发展,不可能成为一家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公司,对于某些行业,例如金融行业,对于某些类型的公司,例如平台型公司,尤其如此。10年前,成就一家全国规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年甚至20年的奋斗,后来有了风险投资的介入,快的七八年时间就可以成就一家互联网知名公司。但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10年、每周7×;12小时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  据我观察,超过一半的创业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他们在开始创业之前,其实并不清楚创业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创业将给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更不清楚创业将是一场10年以上的艰苦“抗战”,他们仅仅是凭着满腔的热情以及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就开始了,从此踏上漫长的、充满变数、迷茫、让人经常感到无助的长征路。  我的朋友申音是《创业家》杂志前主编,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后来他离职创业,开始创业前他在微博上写道:“从昨晚到今晨,恐惧大于激动,压力大于亢奋。创业只是个人选择,不想放大意义。很多时候,让自己high(兴奋)很容易,让心定很难。开口向朋友要帮助简单,不辜负信任才要紧。第一日,立此存照。2010年12月1日。”这是创业者典型的写照。  创业的机会成本很高  经常有媒体问我最想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什么,我的回答都是“不要轻易开始创业”,因为创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更因为创业的机会成本很高。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即你选择了A就意味着放弃了B和C等,你放弃的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你选择了创业,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可能更适合自己的打工,就意味着你很可能会陷入以己之短参与竞争的困境。而对大多数人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适合自己的岗位去打工才是正途,也是个人价值发挥的最佳途径。  所以,开始创业之前,一定要测算一下自己的机会成本,大凡想创业的人,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然而越优秀的人选择创业放弃的东西就越多,数十万的年薪,甚至可观的期权,即将到来的升职机会……实际上,对这些佼佼者而言,如果能以创业心态去打工,很可能会迅速成为出色的员工甚至中高层管理者,但一旦选择了创业,就变成了从最低点开始爬坡,很可能会陷入一场持久的苦战。当然一旦创业成功,你获得的成就感和物质及精神收获也是打工永远不可能达到的。  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适合创业  在我看来,人可以分为三类:侠客型、领袖型和群众型。  侠客型的人适合单打独斗,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他们适合做艺术、工程师等工作。  领袖型的人适合做领导,在幼儿园里他们就是孩子王,在生活中他们是“带头大哥”,在工作中他们敢于担责任,愿意担责任,他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不能容忍平庸,不接受失败。  只有领袖型的人格适合创业,试想如果生活中你都不能成为带头大哥,谈何带领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呢?  我认为领袖型人格80%以上是天生的,他们从小就充满正义感和争强好胜之心,不能容忍自己在同学中沦为平庸。对于没有领袖特质的人基本上可以放弃期望,能力可以培养,性格基本上不可能培养。  创业的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  据统计,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仅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略高但也只是34%。可见创业是件很难的事,创业要比打工难十倍,创业的风险要比打工大百倍。  不要被成功者“忽悠”,很多人在成功后会下意识地杜撰出很多“英雄壮举”,这当然可以理解,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确实不足为外人道,那些求爷爷告奶奶的艰辛以及几度绝望几度想放弃等“糗事”确实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他们会为自己“避讳”。但其实这是最害人的,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按照他们宣称的方式和经验去做,基本上会“死无葬身之地”。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不要相信那些被投资人追逐着想投资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这些故事几乎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你会是下一个幸运儿。  中国创业者更不易  在中国创业,对创业者的要求更高,你不但需要应对经营和管理,还必须应对很多经营之外的事情,工商、税务、城管、牌照等等,任何一方面你应对不好都会给企业带来大麻烦,而应对这一切全靠你自己,你自己不懂就不可能应对好,几乎没有人可以求助。  这方面美国的情况要好很多,美国有利他主义的文化,有天使投资的文化,也有成熟的产业链,很多创业者在引入天使投资时相当于引入了一个创业导师。天使投资对于创业者而言不仅仅是钱,而是天使投资人作为你的教练、导师和你一起创业,告诉你前方会遇到什么,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你建议,以及帮助你对接各种人脉和资源。例如Facebook(脸谱网)的扎克伯格在创业之初获得了PayPal前CEO彼得·蒂尔的天使投资,由此找到了很多人给他做顾问,甚至有幸专程飞到纽约拜访时代公司的总裁求教。中国创业者很少有人能够如此幸运,基本上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和试错。  不过最近一两年这种情况正在快速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成功企业家开始投身天使投资,他们或者个人组建合伙基金,专注天使投资,不仅仅给予创业者资金,还亲自参与到创业公司的战略和业务之中,充当创始人的教练和对话对手的角色,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我自己近年在个人偶尔做天使投资的同时也作为LP(有限合伙人)投资了几家基金,希望以此表达自己回馈社会的心意。我也看到身边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开始涉足天使投资,开始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帮助创业者创业,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相信中国的创业环境会越来越好。  创业者要准备好过非人的生活  我曾经开玩笑说创业就不是人干的活儿,创业者的时间表上没有生活时间,正如歌词中所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功”,每个创业者在热血沸腾地想象未来自己准备用几年时间取得成功甚至超越成功者时,应该冷静下来扪心自问,我是否已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开始过创业生活?我是否愿意把那些成功者所吃的苦、受的磨难、承担的压力也在几年里经历一遍甚至加倍?  作为创始人,你要给投资人、合伙人、下属、员工、朋友等所有人交代,越是紧要的事越只能由你一个人承担,你可能无人可求助,而且往往“祸不单行”,你需要同时应付内忧外患,还得强颜欢笑故作淡定,这就是创业者的典型生活形态。  每个创业者的生活都是非人的生活,打工时你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一旦开始创业,你的生活将与你的工作“合二为一”,对于夫妻或男女朋友共同创业的,简直是“合三为一”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创业者每天一睁眼就面临着房租、水电、工资、货款、现金流等一系列压力,做得顺时你希望跑得更快。做得不顺时,你希望尽快走出困境。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梳理公司的大小事情,压力之大,将深深改变你的生活心态以及状态。相信每个创业者都经历过无数个从梦中惊醒,抓起笔记录下一个闪念的想法再继续睡的夜晚。  而且,一旦创业,永远停不下来,我一度非常好奇为什么很多已经把企业做得非常大的企业家工作强度依然很大,甚至压力比我还大。有一次和联想控股的高级副总裁宁聊起来,他告诉我,其实成功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他每前进一步都要调动很多资源,例如会给部下许诺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收入,会给合作伙伴承诺合理的回报,甚至会向上级主管单位立下军令状……所以根本不可能停下来,因为一旦你停下来所有的承诺就兑现不了了,所有他人的期望就会变成失望……  可见,创业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一旦选择创业,不但你自己会进入一场需要竭尽全力的战斗,也必然会将你周边的全部资源卷进去,而且离你越近的人卷入得越深,你的家人、同学、朋友都会慢慢被你卷入,从借脑、借钱到借力,周而复始,永无止息。  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上级主管说“我尽力了,我放弃了,我请求支援”,只有创始人不能说这句话,因为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意味着game已然over,对创业者而言,所有的事情都是你的事情,所有的压力都是你的压力,你无可逃避,你必须撑住。  更难的是,很多时候你只能自己承担这一切,你无人可商量,你不能和下属商量,不能和股东商量,甚至不能和家里商量,你必须自己做决策自己承担结果。  尤其痛苦的是,往往越是难的时候你越需要强颜欢笑,一边焦头烂额地应对销售的困难、现金流的危机,一边还必须给下属打气,给客户以信心,甚至给股东以信心,告诉他们一切正常,未来很美好。  作为创始人你永远得打肿脸充胖子,打落牙齿和血吞,你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可以显示自己的软弱和无助。  打工和创业完全是两回事  很多职业经理人是成功的打工者,但是他们创业的成功概率并不高于其他人,甚至更低,因为创业者需要的能力和打工者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首先,成功的打工者,其能力其实并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强。在大企业里面工作,尤其是在外企工作,要求你掌握流程就可以了,凡事都有相关部门支持。所以,实际上你做出的成绩并非拜你的才能所赐,而更多是系统甚至企业品牌导致的结果。你能干成事情是因为你头顶上的那个品牌,以及你身后那个强大的公司系统,而非你自己的能力。一旦离开那个公司那个职务,你就可能啥也不是了。  其次,创业需要的能力和打工完全不一样。打工你只要干好你那个环节就好,而创业需要做好全盘工作。  再次,打工者往往缺乏过程感。这点即便是成功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也常犯,过去的成功往往带给他们非常好的自我感觉,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认为手中的资源很多,不屑于细节和小事,期望可以快速成功。这些心态在再次创业的过程中非常有害,甚至是致命的。如果调整不好,过去的成功就是现在失败的原因。  而且,打工者往往缺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死磕”精神,因为在一个大体系内工作,只要你尽力了,只要流程上正确了,你就可以免责。而对创业者而言,没有结果等于没做,没有达成目标等于零,这比以免责为目标去工作要难上百倍。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著名IT厂商工作几年后因为表现出色被派到美国总部,也做得很好。2005年的时候他想回国创业,做了很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带着投资人给他的300万美元投资承诺回国考察市场,向很多朋友征询意见,大家纷纷劝他趁回国热回国创业,只有我非常明确地建议他不要这么做,因为我了解他的能力,他是一个舞台越正规越能发挥的人。我告诉他一旦回国创业,将要面对的环境是他完全不熟悉的,关键是以他喜欢规范的性格也未必会喜欢创业的生活。如果全用自己的钱还好,一旦你开始创业用上了投资人的钱,你就背负上了一个巨大的责任,也很可能陷入一个长时间为生存苦苦挣扎的状态,那对他而言将是“生不如死”的境况。后来他听取了我的建议,几年以后我们再见面时他很感谢我,说幸亏没有创业,现在发展得很好,并且已经到另外一家著名的国际企业担任了非常高的职务。  创业者需要一些天生的特质  创业绝对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事情,只有具备一些特质的人适合创业,而且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  创业者必须同时具备创业的欲望和创业的能力。  2011年《创业家》黑马大会上,我受邀担任主评委,我们谈到一个话题,“如果明天生命终止,今天你还想创业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具备创业欲望,就是天生为创业而生的人,就应该去创业。  但是你适合创业吗?要看你是否具备创业者的能力。  柳总(柳传志先生)讲过,成功的领军人物应具备四个素质:(1)目标高远,意志坚定。(2)心胸开阔,情商要高。(3)企业利益放第一位。(4)学习能力强,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我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三个素质两个能力:  三个素质是:(1)志存高远,是否有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2)心力强大,是否具备百折不挠、处变不惊的心力。(3)胸怀宽广,是否有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胸怀,是否有足够的情商以凝聚到一批人追随自己。  两个能力是:(1)战略水平。能够制定正确的战略是成为领军人物必不可少的素质。(2)学习能力。是否有学习意识,是否善于学习。  如果还有要具备的,那就是勤奋。记得十几年前有一次和雷军谈起营销,他说他当金山总裁时为了研究软件的营销,去日本时曾经用一天的时间站在人家的软件店里,研究产品的包装、货架的摆放,观察消费者的反应,并由此总结出产品包装一二三,店面广告一二三。类似的事情我也做过,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四达集团公关部,集团要求我们为一个教育项目做个营销方案。当时全部门没有人会做,我也不会,可是我领受了任务,然后自己去查书、找人、请教,甚至花了一笔钱跟一个4A公司的策划总监买了一个废弃的营销方案。我把自己关在家里对着书本把4A公司的方案反复分析、推理,了解人家做营销方案的思路、逻辑等等,硬是从一个方案之中反向学习到了如何策划市场营销。记得当时关于广告的书很少,我发现了一本台湾人写的《成功广告80例》,读了不知多少遍,圈圈点点,里面每个案例都被我用自己总结的营销框架琢磨过、推演过。  ……

下载

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本站不再提供任何无授权的电子书下载,怕关小黑屋啊,望小伙伴们见谅!

某某书屋的站长被关小黑屋了,相关链接:站长和自媒体人是时候重视知识版权了

既来之则是有缘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总结了《20个亲测有效的免费电子书下载网站,助你找到99%的电子书》,且看且珍惜,如果真是找不到,可以加我微信帮你找找看。

若有一定经济基础,不管大家从哪里下载的电子书请大家试读满意后购买正品,尊重作者劳动,支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