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之道
作 者: |
[美] 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 |
2016-11 |
页数: |
304 |
定价: |
39.00元 |
ISBN: |
9787111552062 |
标 签: |
学习方法 学习 方法论 学习之道 思维 自我管理 学习系列 技能类-阅读/笔记/沟通 |
豆瓣评分: |
7.9
|
作者简介
芭芭拉 奥克利 (Barbara Oakley), 现为工程学教授,本科专业(居然是)俄语。 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因此热爱文学。职场生活,不得不学习大量新鲜知识,甚至是头疼的数学知识。放下工作,回到学校,竟然学成了工程学博士,后留任教授。在MOOC、Coursera上开创*受欢迎的学习课“learning how to learn”,数十万人报名。 本书一出版即高居美国亚马*学习类图书前列,是一本学习神书,看过的人秒变“学霸体质”,开启外挂模式。
内容简介
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什么? 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长进? 公众号、指导书、牛人帖,一个都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大脑如何处理图形、文字、数字等信息,不同类型的学习匹配哪种信息通路 学艺术、学语言、学音乐、学数理??各种事物的学习原理有何差异 对于你而言,为什么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 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我相信你对学习是认真的。 专注思维VS发散思维 记忆组块 提取练习 穿插学习法 机遇的法则 数学浸泡法 记忆宫殿法 间隔重复法 知识迁移 解释性提问法 学习类APP 数十项科学研究,绘制学习原理全景地图; *全面的学习法则,通往精进之路。
编辑推荐
高居美国亚马*学习类图书前列长达一年 作者在MOOC、Coursera上开创*受欢迎的学习课“learning how to learn”,数十万人报名参加 MOOC课程翻译字幕组原班人马强力打造中文版本 MIT、普渡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外数百所名校教授亲证有效!
前言/序言
◆推荐序◆ 作为一个高效学习方法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我阅读过大量有关教人如何学习的书,可以说,这本《学习之道》是我在该领域读过的最好作品之一。 学习方法领域的图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走的是学院派路线,主要是梳理学习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在这些书中,我们能看到不同流派的观点,能看到心理学家对学习本质的讨论,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有些过于抽象了,较难在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加以应用;另一类走的是实践派路线,作者往往靠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摸索出了一些基于经验的学习方法,这些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其中部分观点可能不符合学习心理学中的科学结论,另一方面某些方法只适合特定的场景,无法迁移应用在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中。 《学习之道》则是一本真正面向大众、指导实践以及科学可信的学习方法手册。这本书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管你想学什么,你都可以在书里找到方法。书中的理论均是基于当代主流的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观点,有严谨的实证研究背书,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并且其中部分观点还是比较前沿的研究结果,体现了本书与时俱进的特色。本书以数学和科学学科的学习做引子,逐步揭开学习的神秘面纱,介绍了全面的学习原理和超多的技巧,这些理论对任何层面的学习都是适用的,所以不管你想学什么,都可以学习借鉴。 (2)看完这本书,你会爱上学习。这是一本配得起“深入浅出”四个字的好书。书中不断运用类比、图解等多种方式,让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准确地理解关于学习原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例如,本书第二章在解释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时,就采用了弹球机来作类比,非常生动形象。 (3)每读几页,就有彩蛋。这本书融汇了大量的学习案例,这些案例大多来自大学教授、科学家的经验之谈,这些内容是专家和高手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可谓价值连城。每隔几页,读者就会与它们不期而遇。它们是对书中理论内容的重要补充。所以这本书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给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指引。 (4)脚踏实地,立刻开始精进之路。本书每个章节都穿插了相关的实践和练习建议,这些建议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实用性。建议五花八门,但都是落地可操作的,因而读者不用担心看完书后怎么办,他们完全可以边读边练,边练边学,立马行动起来,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本书绝不能只读一遍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适合所有喜欢学习的人或者希望更加卓越的人的好书。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一本实用手册来读。因而对于这本书,我并不建议只读一遍。最好的方式是在通读一遍之后,仍旧不要放远,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常学习中,可以经常拿出来翻阅回顾,对比书中的观点和建议,检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然后想想怎样改进。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们很多人虽然很用功努力,但是努力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多半是学习不得法,行动不得要领。那么这本书就正好是你所需要的,读完这本书,你对学习的理解可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你会触动、反思,然后重新出发、高速前行。 ——采 铜 著有畅销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学习领域意见领袖 ◆推荐序 ◆ 这本书会对你看待和理解学习的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你会接触到研究者所知道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省时的学习技巧。技巧的使用会让学习变得很有趣。 让人没想到的是,许多人还在采用收益少、效率低的学习策略。我的实验室就大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调查。最普遍的学习策略就是重复阅读——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书本和笔记。我们和其他研究者都已经发现,这种被动又肤浅的学习技巧通常没什么效果,即所谓“事倍功半”——确实辛苦付出了,却没有任何收获。 被动的重复阅读并非出于愚笨或懒惰,而是因为我们陷入了认知错觉。当我们一遍遍地阅读材料时,它们就会在大脑里越发熟悉、连贯,大脑处理这些信息会变得更轻松。这种轻松误导我们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事实却远非如此。 本书会向你介绍这些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觉,并交给你打破错觉的武器。同时,它也会介绍很多非常好用的学习技巧,比如追溯练习,让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得到超值的回报。这是一本具有实践意义且鼓舞人心的书,它能帮助你明白为什么某些学习方法要比其他的方法更有效。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是每个人的必需技能。本书将指引你走进学习与领悟的国度。 ——杰弗里D. 卡尔匹克(Jeffrey D. Karpicke)、 詹姆斯V. 布兰得利(James V. Bradley) 普渡大学心理学名誉副教授 ◆译者序 ◆ 关于这本书,恐怕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相见恨晚。本书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是美国奥克兰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她所开设的“Learning How to Learn”课程是在线网络教育平台Coursera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市面上各种考试辅导、成功者谈经验之类的书数不胜数,却鲜有纯粹探究与教授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本书的几位译者来自各个专业,但都从翻译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例如书中提到的“组块记忆”“提取训练”,还有针对拖延症的解决方法,就可以应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本书更是一扇全新的门,可以为你培养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并爱上学习本身。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中曾经提到过“connect the dots”,大意就是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曾经所学的知识会被运用到现在或是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作者本人经历相当丰富,语言学专业,后参军入伍,退役后从零开始学习数学和物理。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活泼朴实的故事和例证来精心铺垫,让每一个对知识充满兴趣却手足无措的人,敢于放手行动,得以追随前人经验去尝试一些反直觉的方法,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将是极其珍贵的体验。 对于作为译者的我们来说,这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挑战。比如,许多英语的词语或典故在汉语中不适用,这时候就需要转化成熟悉而且认可的本土例子。比如第10章,为了记忆一组专有名词,书中介绍了“首字母记忆法”,可是汉语并不是字母文字,这种记忆法在我们这儿难道就行不通吗?幸运的是,我们有类似的“取字记忆法”,“二十四节气歌”就是一个例子。用这个例子,读者就能更形象地理解这种方法了。回头再看,这两种方法其实是相通的,都是把概念连成串来记忆,难处在于需要串成的口诀得好记,这就需要个人自己的创造力了。当然,创造力也是本书谈的重点之一,这就要留给读者去钻研了。 在此之前,字幕组的主要工作都集中于在线课程的翻译,能够有幸承担一本书籍的翻译,对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非凡。书面文字与课程中的口语大不相同,对于字斟句酌和流畅度的要求也更高。我们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体现作者的原意,又不影响中文的理解和表达。作为翻译这一领域的入门者,难免会有疏漏和力不从心之处,还请各位读者不吝指出。 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参与工作的每一位译者都结下了更深的友谊,在环环相扣的翻译校对审核的接力中,我们都在克服自己的局限,在沟通和讨论下不断推进进程。译者中的一位已经和数学作伴了几十年,因此主要负责相关专业术语的把握,而他的爱人也担负起了文字的润色工作,想必这段经历会成为他们日后甜蜜的回忆。 最后,感谢为翻译提供了帮助的所有人,感谢字幕组中每一位为这本书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的译者:李天诚、谭诗琪、杨静雯、左立华、任轶、伦子、远千山,也感谢编辑为这本书做出的努力。 这是一本方法书,也是一段美好的学习之旅,希望各位读者旅途愉快。 ◆前言 ◆ 我们的大脑潜力无穷,却没有配备使用手册,而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使用说明。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行家,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提升学习技巧的新方法,尤其是针对数理方面。 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是19世纪的一位数学家。他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为了攻克一个棘手的数学难题,花费数周,绞尽脑汁,却依然一无所获。于是他给自己放了个假。某天在法国南部乘公交车时,答案竟不期而至地闪现在了他的脑海里。虽然在度假,但他大脑中的一部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虽然在回到巴黎后才开始整理细节,但他知道自己找到了正解。 你也可以像庞加莱一样获得这种“灵光乍现”的时刻。在这本见解独到的书中,芭芭拉·奥克利教授会做出详细的阐述。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即使在毫无意识的睡眠中,大脑也能思考问题。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在入睡前要一直聚精会神地思考这个问题的解法。等到第二天早晨,不出所料,你的心中定会突然萌生新的领悟。其实,放假和入睡前的全神贯注都是为大脑做足准备,否则在假期里和梦中,你的大脑就可能跑去思考别的事情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只要是你最近关注的问题,大脑就会一视同仁地纳入其中。 这本有趣的书会给你及时送来更多高效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在这里,学习不是枯燥的劳作,而是一场神奇精彩的冒险。你会了解到为何自己明明没有吃透学习材料,却自欺欺人地以为明白了一切;你会学到如何集中注意力和腾出空来做练习的方法;还会学会提炼重点概念,让心里更加有数。掌握以上这些简单而又实用的技巧会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少经挫折。这本引人入胜的学习指导,不仅有助于学业,更能丰富你的人生。 ——特伦斯J. 诺斯基(Terrence J. Sejnowski) 萨克生物研究所,弗朗西斯 克里克荣誉教授 ◆作者声明 ◆ 本书详细地列出了很多简单的技巧,以便读者能够即学即用。研究者历经多年时间才探索出来的方法,现在你竟触手可及了。 不管你在学习领域的水平如何,这些方法都可以帮你改变思维,甚至改变人生。如果你已经是一名学习专家,那么阅读本书就像给思维的发动机进行涡轮加速,新点子会让你的学习两翼生风。书中还有有趣的反直觉建议和技巧,让你在学习时充分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正在为学习挣扎,本书也有系统的实用技巧,会帮助你顺利走上正轨。如果你一直就想在某个方面得到提高,那么本书一定会为你指引方向。 谁不可错过本书 喜爱文学、艺术,却害怕数学的高中生 原本就擅长自己所学之物,还想学得更快更好的大学生 跨行业考研考博,还有不停歇地考证书的“烤烤族” 想要通过某一项重要证照的考试,但屡试不过而为此伤脑筋的上班族 梦想成为翻译官、设计师,为此进修,而不得不暂且在某处打工的梦想派 对某个领域充满兴趣,苦于没有学习方法的自学者 热爱各种新事物,想让自己更有趣的“智识分子” 简而言之,这本书为每一个对未知充满渴望的人而写,希望你们喜欢! ——芭芭拉 奥克利(Barbara Oakley)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副主席(医学与生物学工程方向),哲学博士,专业工程师
下载
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本站不再提供任何无授权的电子书下载,怕关小黑屋啊,望小伙伴们见谅!
某某书屋的站长被关小黑屋了,相关链接:站长和自媒体人是时候重视知识版权了
既来之则是有缘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总结了《20个亲测有效的免费电子书下载网站,助你找到99%的电子书》,且看且珍惜,如果真是找不到,可以加我微信帮你找找看。
若有一定经济基础,不管大家从哪里下载的电子书请大家试读满意后购买正品,尊重作者劳动,支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