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1,975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73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20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G. Zimbardo) PDF电子书高清下载

猿哥
2021-05-10 / 0 评论 / 0 点赞 / 435 阅读 / 0 字
 图片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作 者:

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G. Zimbardo)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1-1

页数:

382

定价:

68.00元

ISBN:

9787115170835

标 签: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社会学     心理     思维     津巴多     社会     

豆瓣评分:
9.0

作者简介

[美]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   津巴多教授是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前主席,科学协会主席委员会(CSS P ) 前主席,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导论课程长达50年,以“斯坦福监狱实验”闻名于世,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津巴多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硕果累累,发表了350多篇专业论文和通俗文章,出版了50多部著作,荣获美国心理学协会颁发的西尔格德普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      [美] 迈克尔·利佩(Michael R. Leippe)   利佩教授现为美国约翰杰司法学院(John Jay College)心理学系教授。利佩教授是实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研究方向是各种领域里的社会影响和态度改变,尤其对司法心理学中的目击者回忆的精确性、暗示性、可信度和记忆报告有特别的研究。他多次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是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美国司法心理学学会和实验社会心理学学会的会员。

内容简介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中译本修订版)是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着作,这本书的出版有着三十多年的酝酿过程。最初的灵感来自津巴多教授为研究生开设的“态度改变原理”讨论课,后来在在津巴多教授的研究生李·罗斯、朱迪·罗丁和埃比·埃布森(现在都已成为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协助下,先后出了两个版次的《态度影响与行为改变》。之后在1991年与司法心理学家利佩教授合作,增加了社会影响在司法、健康与幸福服务中的应用内容。本书出版后深受社会心理学专业人士的认可,成为研究社会影响过程必备的参考书目。同时也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你是如何影响他人,反过来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统性力量所影响的。本书包括了社会影响的所有内容:说服,顺从,从众,认知失调和自我归因,条件反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卷入,偏见,非言语沟通,甚至阈下影响。   此次我们对《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的中译本进行了修订,重新设计了封面和版式,调整了字号和行距,让整本书看起来更为舒朗和美观,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我们修改了中译本中一些翻译痕迹过重的句子,以适合的中文行文风格来表述。此外,我们还更正了中译本中出现的一些错漏之处,使之更加忠实于原文。   本书既可作为社会心理学专业高年级及研究人员的教材和参考用书,同时,因其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写作风格,更因其主题鲜明、广泛的实践特点,所以也适用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新闻、外交、管理、市场营销、文化、宣传等工作的人,还包括所有关注自己和社会的人。正如作者津巴多教授所言,当你真正读懂这本书,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时,那么你在改变他人或者社会时可能变得更加有影响力;另外当你遇到一些负面的从众、屈服和服从压力(比如传销或邪教宣传)时,应用书中的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抵制这些压力。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既可作为社会心理学专业高年级及研究人员的教材和参考用书,也适用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新闻、 外交、管理、市场营销、文化、宣传等专职工作的人,还包括所有关注自己和社会的人。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研究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自己是如何影响他人的,反过来又是如何受到他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影响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涵盖了社会影响的所有内容:说服、服从、从众、认知失调、自我归因、条件作用、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卷入、偏见、非言语交流等,甚至包括阈下影响。   当你真正读懂这本书,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时,那么你在改变他人或者社会时可能变得更加有影响力;另外当你遇到一些负面的从众、屈服和服从压力(比如传销或邪教宣传)时,应用书中的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抵制这些压力。

前言/序言

我非常高兴地得知中国读者有机会阅读《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一书的中文译本。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和发行,对我而言有三重意义:首先,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和佛教一直就在为中国人提供欣赏自己生活的指导,这些古老的智慧与心理学的智慧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它们都试图更好地了解人性,从而帮助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潜能。不过据我所知,传统的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我猜测,这一发展的延迟可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因为传统的心理学更多关注的是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的则是集体、家庭和社会对个体行动的决定性作用。这就与传统心理学的个人主义倾向形成抵触。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兴起使得我们更关注个体及其所属的群体在各种社会情境中是如何行动的——这些情境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背景。此外,社会心理学家也开始讨论创造、维持和赋予情境合法性的社会系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现代社会心理学家,包括本书的作者都在试图通过研究各种社会力量(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系统如何影响社会情境,而情境又如何与个体相互影响,进而创造出结合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思维范式的新社会心理学。   本书中文版出版的第二重意义是,该书涉及的观念和研究可能对当前日益变化的中国社会具有应用的价值。世界上还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经历着如此剧烈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的改变。随着中国逐渐地成为世界工业、商务、金融和政治中心,变化恐怕会成为中国甚至世界人民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所知的中国人所体会到的变化可能包括从农村到大城市的迁徙、家庭结构的改变、工作方式的调整、教育体制的革新,甚至文化价值体系的突变等等。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还通过互联网、电影和流行音乐形成了一个新的全球社会,他们的生活与几十年前他们的长辈所能体验到的生活可能有天壤之别。我可以大   胆地说,中国就意味着变化(China is change)。   伴随这些社会巨变的是沟通方式的革命。在人与人之间,在普通人与掌握着各种资源的人之间,沟通和影响尤为重要。为了社会、家庭、公司、团队等各种群体的利益,我们就应该在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上朝着某个方向改变。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它能使你明白,你是如何影响他人的,反过来你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统性的社会力量所影响的。了解社会影响的过程,起码会对你产生两种影响:第一,这一知识会使你在希望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时,变得更有影响力;第二,这一知识也能帮助你抵制你不需要的从众、服从和盲从的压力。   本书中文版出版的第三重意义是,下一代中国的心理学家在了解西方心理学有关态度改变和社会影响的工作之后,能够从事新的研究,提出新的理论来改进和提高这一令人痴迷的研究领域。它的根本问题就是要研究人性是如何受社会条件影响的。中国人的智慧应该能在这一最古老而又年轻的问题上有所作为,我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欣赏到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我很高兴应我的朋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彭凯平教授的邀请,为本书的中文版作序。特此序之。

精彩书摘

清晨醒来,你满脑子的想法和计划都可能是这一天要做些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千万别忘记)又做什么。也许你想与朋友共进午餐,为此你要早点溜出教室或者偷偷离开工位。你得做出决定。也许你还要决定晚上怎么过。晚上不必工作,所以你总算可以观看那部朋友们极力推荐的影片了。或者,你还可以接受邀请去参加聚会。你得做出决定。但是,事有先后,早餐吃什么?如果你在意胆固醇和热量,或者想到这周已经吃了每周定量的熏肉和煎蛋,那么麦片和果汁要比吐司加咖啡更合适。总之,你自己决定。   想想看,每天都有这么多事情要你做出选择。穿什么衣服,看什么节目,投谁的票,选读哪个专业,住在何处,与谁结婚——选择无穷无尽。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像超市,充满各种选择,任你挑选。人们对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有着很大的控制权。   毫无疑问,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着很大的控制权。可是,如此多的人都拥有如此多的自由,那么在追求个人目标和梦想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如何避免彼此冲突呢?面对无数的选择时,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又会表现出如此多的相同之处呢?在追求个人目标时,为什么你常常可以让别人为你服务,而往往并不需要诉诸一些明显的影响力量,诸如法律、金钱、体能或特权?而别人又如何限制你的选择,塑造你的好恶,引导你的行动呢?   与我们一样,你是否曾经遵从权威的建议或命令,即使这样做与你的信念格格不入,有违你的个人价值观?可以肯定地说,你隶属的团体曾对你施加压力,影响你的言谈举止,事后你才意识到这不是“真实的你”。你有没有买过某种实际上并不需要的广告产品,只是因为广告有说服力?   以上问题都关涉社会影响(socialinfluence)——由他人行为所导致的个人变化。我们无疑都能自由地决策,但是所有人都浸染在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进而影响我们的选择。实际上,我们往往愿意接受那些聪明、公正而且关心我们的人的影响。作为社会成员,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参与有来有往的社会互动,融入赋予我们生活意义的社会环境中。当然,反过来讲,我们每个人作为影响的主体又会试图影响他人——让别人做我们的朋友;陪我们学习或看电影;给我们工作;与之分享我们的观点甚至我们的生活。   社会影响无处不在,发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这个世界本来如此。要想成功地为人处世,就需要知道何时、何地及如何利用这些影响,有能力辨别施加于你的社会影响,警醒地决定接受或拒绝特定的社会影响。本书旨在介绍社会影响的心理学,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以抵制不需要的影响源,更有效地影响他人。以上观点建立在社会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和大众传播领域中所做的大量有关说服和顺从的研究。在这本书中我们要考察一下学术界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进而整合影响行业专业人士的观点和信息。这些人擅长的领域包括营销、广告、推销、民意调查、游说、筹款,甚至征兵以及为邪教组织招募成员。   ……

下载

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本站不再提供任何无授权的电子书下载,怕关小黑屋啊,望小伙伴们见谅!

某某书屋的站长被关小黑屋了,相关链接:站长和自媒体人是时候重视知识版权了

既来之则是有缘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总结了《20个亲测有效的免费电子书下载网站,助你找到99%的电子书》,且看且珍惜,如果真是找不到,可以加我微信帮你找找看。

若有一定经济基础,不管大家从哪里下载的电子书请大家试读满意后购买正品,尊重作者劳动,支持创作。




0
博主关闭了所有页面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