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2,058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73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20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互联网进化论 刘锋 PDF电子书高清下载

大猿本猿
2021-05-08 / 419 阅读 / 0 字
 图片 互联网进化论

互联网进化论

作 者:

刘锋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9

页数:

212

定价:

29.00元

ISBN:

9787302289463

标 签:

互联网     思维     新经济     人工智能     逻辑     计算机文化     新媒体     社会     

豆瓣评分:
5.9

作者简介

刘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威客理论和互联网进化论创始人,纬脉网际(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

内容简介

通过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作者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互联网进化论》全方位地介绍了互联网的技术要点和商业模式,深入探讨了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进化论》中提出互联网将沿着九条规律进化成与人类大脑相似的组织结构,同时互联网也将导致神经学在21世纪获得重大突破。《互联网进化论》作者详细阐述了人脑中也存在Goo1ge、IP地址、微博、维基百科、路由系统的实证案例和实验设计方法。

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互联网的未来结构将与人类大脑高度类似。   本书指出互联网将是解开大脑之谜的钥匙。   本书绘制出世界一幅互联网大脑结构图。   本书绘制出互联网从诞生到结束的的19张示意图。   本书总结互联网九条发展规律,为预测互联网未来提供依据。   本书全方位介绍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商业模式和技术特点。   本书剖析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前言/序言

从没有一种技术像互联网一样对人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究竟是什么?不同领域的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戴维·杰勒恩特说:“互联网的终极形态是‘镜像世界’--物理世界的虚拟映射,就像一个小镇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但对不同的观者,它夹杂了每个人不同的生命体验,倒影中包含了你我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   《失控》的作者,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认为:“互联网是一台复印机,它将我们的一切行为、一切特征、一切想法拷贝成为了复制品,并将这些信息从互联网中的一个角落传输到另一个角落。”   易观国际CEO于扬在接受比特网采访时谈到“互联网正在成为一个黑洞,它在吸收IT、电信等很多传统上认为不可能跟互联网产生关系的产业价值,还把相关的产业和公司卷入互联网整个大格局中”。   互联网进化论的研究,让我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互联网的未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类大脑,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另外,人脑至少在数万年以前就已经进化出所有的互联网功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将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大脑的秘密。”   达尔文进化论动摇了神学的土壤和基础,但互联网的进化却可能引发神秘但有趣的问题--互联网和人脑为什么向同一方向进化?互联网的未来结构是人类的大脑结构,互联网的每一个创新:Google、Facebook、IPv4都是对数万年前已经存在人脑功能的模仿。这个问题会被神学或宗教利用吗?从科学的角度看,如果这个假说被证实的话,那它背后一定隐藏了未知的科学因素。   互联网进化论的写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2007年开始准备撰写这本书时,时间已经过去5年,书的目录和结构不断发生巨大的改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入中。   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妻子崔燕燕,从5年前开始,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帮助我整理材料,绘制示意图,让本书的书稿最终得以成型。   感谢中国科学院的石勇教授、吕本富教授,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让我们得以对互联网有全面的了解;他们严格的学术指导,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得以发表在学术期刊中,接受更为广泛的同行的评议。   感谢我的朋友和兄长喻红军先生、凌代鸿先生,正是他们无私的资助,让我们在实践中理解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动态。   还有很多人,包括媒体的记者、网站的编辑以及素不相识的网友,给我们的启发、建议和帮助,在这里向你们表示真心的感谢。   作者2012年4月

精彩书摘

3.1 人类研究大脑的历史   据估计,人脑中含有1000亿个神经元。300多万千米长的轴突,100万亿个突触,有亿亿个神经胶质细胞。可以说人脑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结构,在自然科学领域,大脑之谜是和宇宙之谜等量齐观的科学难题。自从有历史记录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脑和神志(mind)的关系就一直被人类关注和思索。在古代,人们对大脑的认识,有的来自实际的观测,也有很多是来自猜测,公元前直到中世纪的漫长年代里,人们对脑的认识进展很慢,也很模糊不清,探讨的核心问题是,谁在负责人类的智慧和意识的产生,是脑还是心,或者是身体的其他部分?   人类对脑的认识从不断的观察、思考、辩论、试错、纠正中得到提高,最后演变成现代的神经科学。到今天,现代神经科学已经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古老但有最前沿的科学,它进一步涵盖了更广泛的科学内容,如电心理学、解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发育遗传学等。下面通过介绍大脑研究历史的一个个事件介绍来了解它的发展过程。   考古学家发现,在公元前30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的古埃及纸莎草书上,出现了人类第一次关于大脑皮层的描述,出现脑的象形字。这个象形字最初见于颅骨骨折的病例,书中描写了病人头颅有伤口,颅骨破碎从而让脑组织暴露出来,脑的外露部分由褶皱,如同融化的铜。书中讲这个病无法治疗。这说明一方面古埃及人通过观察注意到脑的外形;另一方面也证明那是古埃及时代已经找到了融化铜的技术。   虽然古埃及人知道脑的损伤与病人出现某些症状有关,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古埃及人认为心脏是最重要的,心脏是智慧、意识的所在地和中心,这从古埃及人处理木乃伊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们不重视脑,向鼻孔里捅一根铁钎,把脑组织捣烂引出来丢弃;相反,心脏、眼睛、肾脏等器官被小心保存到罐子中,放置到墓穴中等待复活时使用。把心脏看做感觉、智慧的中枢,这种看法不仅在埃及,在东方文化中也出现并广为流传。例如,将产生思想活动的器官称为心,最典型的代表是《孟子·告子上》说:“心之官则思。”此后,很多中国古代学者都认同这个观点。由于中国古代对神经系统认识不一,将跳动的心脏误认为会思考的器官,因此后来衍生出一大批用心表示的思想感情,如“心理学”、“心理疗法”等。   古希腊克鲁顿城的阿耳克美翁(Alcmaeon,约公元前500年)是历史上第一位神经科学家。阿耳克美翁认为,要想得到解剖学的知识,就必须系统地解剖动物的尸体,特别是进行动物的活体解剖。他大概是最早提出脑是认知和感觉部位的人,阿耳克美翁发现了视神经,并注意到了视神经在前额后部合并在一起的现象。所以他认为两个眼睛为什么能够一起动,原因就在此处。   ……

下载

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本站不再提供任何无授权的电子书下载,怕关小黑屋啊,望小伙伴们见谅!

某某书屋的站长被关小黑屋了,相关链接:站长和自媒体人是时候重视知识版权了

既来之则是有缘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总结了《20个亲测有效的免费电子书下载网站,助你找到99%的电子书》,且看且珍惜,如果真是找不到,可以加我微信帮你找找看。

若有一定经济基础,不管大家从哪里下载的电子书请大家试读满意后购买正品,尊重作者劳动,支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