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个快乐读书人
作 者: |
[美国]刘墉 |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 |
出版年: |
2002年10月 |
页数: |
208 |
定价: |
10.00 |
ISBN: |
9787806314302 |
标 签: |
刘墉 励志 成长 散文 随笔 台湾 生活 教育 |
豆瓣评分: |
7.6
|
作者简介
刘墉 他是知名作家,22岁获得新诗学会优秀青年诗人奖,其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 他是知名主持人,27岁摘得金钟奖。 他是高校名师,31岁开始在纽约圣诺望大学教书。 他是知名画家,一幅画售价过百万。 他是励志大师,被称为影响千万人的“人生导师”。 他也是华人家教的典范,被称为“青少年心灵沟通专家”。 他的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 他的女儿刘倚帆14岁获美国“总统奖”,并获得沃顿商学院MBA学位。 他以自己的版税收入,在中国大陆地区捐建了四十余所希望小学,还帮助两百多名大学生、中学生就学。
内容简介
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到沃顿商学院,教育家刘墉的一双儿女均从世界名校毕业,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在刘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下,他的孩子可以有好胜心,但也要有宽阔的胸怀;可以样样拿第一,但也能够快乐地读书。他不仅成功地培养了自己的儿女,还通过传授四十余年亲子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海内外的几代家庭提供了正确的参考。
前言/序言
自从十年前生了女儿,朋友们就不断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会用当年教育儿子《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的方法教你女儿吗?” 每次他们问,我的答案都一样: “不会!”“不会!”“不会!” “为什么?你偏心!”他们必定这样反应。 我则会很肯定地说: “因为时代、环境以及我自己都跟当年不一样了。” 可不是吗? 当我儿子出生的时候,我才进入社会,每天张牙舞爪地出外打拼,回家当然对儿子的要求严;但是今天,我已经半百,动作和缓了,心情平静了,处世圆融了,因为自己逐渐往老走去,对生命也更为尊重了,当然对孩子的态度也会不同。 这十年来,我的儿子由史岱文森高中进入哈佛大学,且成为博士候选人。虽然事实似乎证明我的教育成功,但是专攻心理学的儿子,也已经能从客观的角度批评我的教育方法。 他会说:“其实小时候我什么都懂,也知道该做什么,但我就是不动,等着你们催我,反正到时候,你们就会催了嘛!” 他也对我说,他们做实验,拿许多油盐酱醋糖给幼儿,幼儿东尝尝、西尝尝,有时候吃到难吃的,立刻大声哭起来,但是你会发现,如果那种营养是他必需的,他即使不爱,等一下还是会吃。由此可知,人天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怎么做。 也因此,我对这晚来的女儿,有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从来不体罚她,绝少骂她,甚至从来不逼她做功课、弹琴。 我认为人就是人,人有一种天生向上的本能。我要做个实验,看看如果我完全不逼她,她是不是一样知道每天把功课做好。 过去教儿子,我要他样样拿第一,现在却对女儿说:“让别人享受一下拿第一的感觉,不是很好吗?”因为我希望她在争强斗胜中,也能有宽阔的胸怀。 过去儿子学校的家长会,我很少去,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好。但是现在女儿有家长会,我一定出席,因为我要吸取西方的教育观念。 我甚至做过一些从传统角度看,非常不对的事— 我居然在孩子上课期间,为女儿请假,带她去迪斯尼乐园,理由是“非假期,人比较少”。 谁能想到当我怯怯地向老师请假时,那老师居然笑道: “她的功课很好,请几天假当然没问题,而且一家人去迪斯尼的经验是难得的。” 说实话,带女儿的这十年间,我比以前轻松多了,不曾有过一次冒火的记录。而事实证明,她过得很好、很快乐、很健康也很成功。 (节选)
精彩书摘
每次爸爸喷水浇菜的时候,你都喜欢在旁边跑来跑去,尖声叫着从我的“水幕”底下奔过,这种游戏是你从两三岁就喜欢的,大概因为从喷出的水柱下面跑过,清凉,又带有几分刺激吧! 但是今天爸爸特别把你叫住,将喷水的“龙头”交到你手上,要你为菜园浇灌。 你调整喷头,做成一片水幕,对着黄瓜、丝瓜和西红柿喷。水珠落在大大的瓜叶上,发出啪啪的下雨的声音,向晚的斜阳射过来,又在水幕上化作一道彩虹,美极了! 喷了一阵,看叶子上都闪着水珠,你把喷头关掉,说:“喷够了!” 这时爸爸带你走到瓜藤下面,指着泥土问你:“真的够了吗?” 你说:“当然够了!”但是当爸爸用铲子铲开一小块泥土的时候,你才发现虽然最表面一层泥是湿的,下面居然干巴巴,一点水也没有。 于是爸爸搂着你说: “现在你知道了?喷水不能只喷叶子、只喷表面,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喷,看泥土把前一次喷的水吸下去了,再接着喷一次,这样许多次之后,泥土才能真正被滋润。” 爸爸也对你说: “以前爸爸刚学种菜,菜老是长不好,后来才发现因为喷水器喷出的都是小水珠,很容易让表面看来是湿的。那时像你一样没经验,就不喷了。蔬菜缺了水分,当然长不好。” 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说这些给你听吗? 因为今天下午秦妈妈送你一条小项链,你要爸爸为你挂上。 挂好之后,爸爸说:“去谢谢秦妈妈。” 你过去说了一声:“Thank you!” 当时,秦妈妈正跟你妈妈说话,你在她背后说那么一句,你有没有发现她当时没反应、没听到? 不错!你确实可以告诉自己也告诉爸爸,你说过谢谢了。但是秦妈妈没听到,你说不也等于白说?这跟刚才喷水,只喷表面,没什么效果的道理不是很像吗? 以前你哥哥也有这个毛病。 记得有一次他很晚没回家,我们一家都急死了。后来责问他为什么不打个电话回来。 他说他打了,只是当时占线。 爸爸就骂他:“难道拨一次不通,不能再拨一次吗?难道父母的关怀只关怀一次,就不会关怀第二次吗?” 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毛病—他说了,也不管别人听到没有;他打了电话,也不管有没有拨通;他读了书,也不管是不是读进去了。 这些不都是骗自己吗? 甚至大人也有这种不能面对现实的毛病。 我以前有个秘书,每次我叫她帮我打电话办事,她如果拨一次,对方不在,就再也不拨了。 假使我问:“找到了没有?” 她一定理直气壮地说:“我打了电话,可是对方不在。” 如果我再问一句:“你几点钟打的?”她可能回答是四五个小时之前。 假使是你,你会不会问:“你为什么不再打几次电话问一问呢?” 要知道,这世界上真正能成功的人,不见得是最聪明的,也不见得是学历最高的,而是最能面对问题、锲而不舍的人。 爸爸以前有个同学,追班上一个女生。这男生很不会说话,他开门见山就对女生讲“我爱你”。 那女生根本看不上他,回说:“我没听到。” 男生就又说了一遍。 哪想到女生装聋,充耳未闻,只当他没说。 你猜,他追到那女生了吗? 他居然追到了。 因为接下来的两年,他每天都找机会,对那女生说一遍“我爱你”! 向爸爸邀稿的人也一样。有些人打电话邀稿,爸爸推说“对不起,没空,实在写不出来”或“最近身体不好”,他们就再也不来电话了。 但是也有些人,硬是不死心。隔两天就打电话来,“您最近有空了吗?”“身体好些了吗?” 有时候,来三次电话,爸爸说三次“No”! 第四次,却答应了。 其实爸爸心里常常在挂上第三次电话时,已经做了决定— 如果他还不死心,再打一次电话来,就想办法给他吧! 这不就像挖井,一万铲都不出水,只是再多下那一铲,水就冒出来了吗? 可爱的孩子! 你就要成为少女了,也就要一步步走得更远了。 你未来可能去找人作访问,去找老师写推荐信,去找个理想的工作。 当然,你在未来更会说千百万个“谢谢”! 记住!当你跟对方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看着他,把话说清楚,说到他听见了,也说到他的心坎上。 当事情不成的时候,你可以再试一次,一次又一次。就像我们喷水一样—让那小小的水珠,由表面慢慢渗下去,渗到泥土的深处。
下载
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本站不再提供任何无授权的电子书下载,怕关小黑屋啊,望小伙伴们见谅!
某某书屋的站长被关小黑屋了,相关链接:站长和自媒体人是时候重视知识版权了
既来之则是有缘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总结了《全网10个亲测有效的免费电子书网站,让你找到99%的书》,且看且珍惜,如果真是找不到,可以加我微信帮你找找看。
若有一定经济基础,不管大家从哪里下载的电子书请大家试读满意后购买正品,尊重作者劳动,支持创作。